龍虎網訊 昨天,針對我市“四區兩縣”行政區劃調整工作,市民政局局長陳學榮接受了本報記者的專訪。
目前行政區域格局制約發展明顯
記者:為什么要實施“四區兩縣”行政區劃調整?
陳學榮:因為,我市現行行政區劃存在著如下問題:一是部分市轄區規模較小、實力較弱。我市江南主城8個區中,部分區的行政區域面積較小,如白下區26.39平方公里、秦淮區22.72平方公里、鼓樓區24.65平方公里、下關區28.35平方公里。秦淮、下關兩區人口也各僅有30萬左右。部分市轄區規模較小、發展空間局促,且行政成本較高,市區行政區劃對主城發展和古城保護的制約已經凸顯。同時,部分市轄區綜合實力較弱,發展空間受限,影響了資源整合,制約了經濟社會發展。有的區不僅面積較小,而且缺少有力的支撐產業,綜合實力較弱,發展動力不足。有的區面積相當,地緣相鄰,產業有一定同構性,但受行政區劃制約,難以實施統一的規劃建設,旅游、商業等資源未能合理配置整合,影響了經濟社會發展和歷史文化保護。
二是溧水、高淳兩縣與南京主城的融合發展受到制約。溧水、高淳是我市也是蘇南地區目前僅有的兩個縣,縣的行政區劃體制已不適應我市整體發展要求,制約明顯,主要表現在:第一,基礎設施建設相對滯后。由于區縣規劃建設不統一,重大基礎設施,尤其是重大交通設施建設投入相對不足,影響了兩縣發展,制約了市域一體化;第二,社會保障和公共服務難以同城同待遇。由于區縣政策差異,兩縣群眾享受縣的政策,交通、教育、就業等福利保障水平和公共服務水平,低于市區居民,影響了兩縣群眾參與全市建設發展的積極性;第三,發展差距不斷拉大。雖然兩縣取得了長足的發展,但由于縣的體制制約了市區對兩地的輻射帶動效應,與撤縣設區及縣區合并后的江寧、浦口、六合3區(原均為縣)相比,經濟社會發展差距不斷拉大,影響了南京整體發展;第四,不利于縣、區干部人事交流和交叉使用。
之前兩次調整效果明顯
記者:1995年以來,我市行政區劃已經過多次調整,為什么又要實施這一輪“四區兩縣”行政區劃調整?
陳學榮:1995年以來,我市行政區劃經過了多次調整。其中,2000年和2002年,我市先后實施了江寧撤縣設區,江北浦口區、江浦縣,以及大廠區、六合縣“四區縣并二”的兩次重大區劃調整。這兩次區劃調整不僅做到了平穩順利實施,而且對拓展城市發展空間、加快城市化進程、優化資源配置、增強發展潛能、促進生產力發展起到了重要的、基礎性的推動作用。江寧撤縣設區以來,gdp從2000年的不足百億元增長到2011年的700多億元,翻了7倍多;財政收入從5億元增長到100多億元,翻了20多倍,一躍成為省內經濟強區。同時,江北兩區經濟持續發展,2011年,浦口區國內生產總值達350億元,財政收入達60億元;六合區國內生產總值達520億元,財政收入達76億元,綜合實力較合并前大幅提升。實踐再一次證明,順應經濟社會發展階段性需要,適時進行行政區劃調整是推動經濟社會事業發展的有效手段之一。
2002年行政區劃調整后,基本形成了這次調整前的格局。但是,隨著我市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目前行政區劃格局對南京地區發展的制約越來越明顯,已難以適應全市率先基本實現現代化和建設現代化國際性人文綠都目標的要求。多年來,各方面包括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專家學者以及這次行政區劃調整涉及區縣的人民群眾,對我市行政區劃提出過不少意見和建議,希望市委、市政府再次調整行政區劃。
記者:一個地區需要具備什么樣條件方可實施行政區劃調整?
陳學榮:行政區劃是國家政權結構體系安排的重要內容,既包括行政區域及其層級的劃分,也包括相應行政建制的設立。作為上層建筑的組成部分,行政區劃對于一個地區的經濟社會發展具有重要的能動作用。調整行政區劃,涉及到很多方面的工作,需要把握機遇,穩妥推進。
今年是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精神的開局之年,順應率先基本實現現代化迫切需要,將已醞釀多年的“四區兩縣”行政區劃調整工作付諸實施,恰逢其時,合時宜、順民心、有基礎。一是近年來,北京、上海、天津、重慶、廣州、蘇州等許多地方都進行了行政區劃調整,為我市的行政區劃調整提供了經驗和借鑒。二是市委常委會、市政府常務會以及市人大和市政協領導班子幾番專題研究調整區劃問題,最終形成了上報省政府的區劃調整建議案,區劃調整的問題已經有了高度統一的認識。三是前期準備工作扎實牢靠。市里組織有關部門對“四區兩縣”行政區劃調整作了長期專題深入的調查和研究,并召開了兩輪專家學者評估分析會議,出具了《南京市部分行政區劃調整風險評估報告》,“四區兩縣”行政區劃調整有了必要的工作基礎。四是“四區兩縣”行政區劃調整的設想征求了所涉及的六個區縣黨委、人大、政府、政協的意見,六個區縣還遞交了同意實施這次行政區劃調整的報告,一致表示擁護和支持這次行政區劃調整工作。五是依法規劃審批。在“四區兩縣”行政區劃調整申報過程中,國務院、民政部和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分別聽取了我市專題工作匯報,并就調整方案和批復后的實施工作提出了許多意見和要求,經過反復研究論證和修改完善,最終批復了南京區劃調整方案。因此,“四區兩縣”行政區劃調整,整個報批過程是積極而為、慎行嚴謹、集思廣益、科學謀劃、依法規范的過程。
我市11區2縣調整為11個區
記者:“四區兩縣”行政區劃調整主要內容是什么?
陳學榮:經國務院批準和省政府批復決定對南京市部分行政區劃實施調整,涉及“四區兩縣”。主要內容為,撤銷秦淮區、白下區,以原兩區所轄區域設立新的秦淮區;撤銷鼓樓區、下關區,以原兩區所轄區域設立新的鼓樓區;撤銷溧水縣,設立南京市溧水區,以原溧水縣的行政區域為南京市溧水區的行政區域;撤銷高淳縣,設立南京市高淳區,以原高淳縣的行政區域為南京市高淳區的行政區域。
記者:這次調整后,我市行政區劃格局有什么新變化?
陳學榮:經國務院批準的“四區兩縣”行政區劃調整方案,涉及主城區的秦淮區、白下區、鼓樓區、下關區4個區,涉及郊縣的溧水縣、高淳縣兩個縣。
從主城區看,秦淮區和白下區調整合并后,以原兩區所轄區域設立的新秦淮區,區政府駐太平南路69號,其行政區域面積49.11平方公里,人口71.62萬,轄五老村、洪武路、大光路、瑞金路、朝天宮、月牙湖、光華路、秦虹、夫子廟、雙塘、中華門、紅花12個街道辦事處。
鼓樓區和下關區調整合并后,以原兩區所轄區域設立的新鼓樓區,區政府駐山西路124號,其行政區域面積53平方公里,人口95.66萬,轄寧海路、華僑路、湖南路、中央門、挹江門、江東、鳳凰、熱河南路、閱江樓、建寧路、寶塔橋、小市、幕府山13個街道辦事處。
從郊縣看,溧水縣撤縣設區后,其行政管轄范圍不變,行政區域面積1067平方公里,人口41.93萬,轄永陽、柘塘、洪藍、石湫、東屏、白馬、和鳳、晶橋8個鎮。區人民政府駐永陽鎮大東門街68號。高淳縣撤縣設區后,其行政管轄范圍不變,行政區域面積802平方公里,人口42.5萬,轄淳溪、固城、東壩、椏溪、漆橋、陽江、磚墻、古柏8個鎮。區人民政府駐淳溪鎮鎮興路228號。
這次我市行政區劃調整后,南京市轄玄武、秦淮、建鄴、鼓樓、雨花臺、棲霞、江寧、浦口、六合、溧水、高淳11個區,共設81個街道辦事處、19個鎮。全市行政區域面積6587.02平方公里,2011年底戶籍人口636.36萬人。
新區命名經過綜合權衡
記者:這次行政區劃調整后新設立的兩個區為什么以“秦淮”、“鼓樓”命名?
陳學榮:行政區劃的調整主要涉及行政區域的劃分和行政建制的設定。“四區兩縣”行政區劃調整繼承了南京市原有的歷史文化脈絡。對于新秦淮區、鼓樓區的命名,主要是基于對政治性、經濟性、文化性和社會性等因素的多方面綜合權衡,特別是考慮到秦淮是南京文化的特色代表,鼓樓區是省委省政府及省軍區所在地,也是省級機關、高校科研院所相對集中的地方,經過多方面綜合分析考慮,并征求各方面意見,在取得廣泛共識的基礎上確定一個合適的名稱。
區劃調整是優化整合資源最有效手段
記者:為什么要進行“四區兩縣”行政區劃調整?對南京的長遠發展將產生什么影響?
陳學榮:“四區兩縣”行政區劃調整是市委、市政府立足當前,著眼長遠作出的一項重大戰略決策,是南京經濟社會發展歷史進程中具有深遠意義的一次重大改革。
行政區劃調整是優化整合資源最有效的手段,是一個地區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選擇,市委、市政府在科學把握發展大勢的基礎上做出“四區兩縣”行政區劃調整的戰略抉擇,具有重大積極作用。
一是有利于南京中心城市發展。主城四區并二,兩縣改區,將為南京優化結構布局提供廣闊空間。新區可以根據新的區劃,在更大的空間上修訂出更高水平的發展規劃,全面地保護好歷史文化名城,為“十二五”后幾年的發展盡早地打下基礎。主城四區并二,中心城區由6個減為4個,平均規模由43平方公里、41萬人上升為65平方公里、61萬人,建制數和行政區規模更加合理。文化品牌更高端,將有利于加快城墻及老城南和下關、頤和路等地區的全面保護,傳承弘揚古城南京的悠久歷史文化,促進總部經濟發展,充分釋放科教人才資源優勢,推動產業集聚,構建金融、科技、教育等多元發展的良好產業格局。溧水、高淳兩縣改區,有利于南京市“主城—新市區—新城—新市鎮—新村”五級城鄉空間規劃體系的實施,形成組團式的城市發展模式,避免“攤大餅”式的發展,探索出一條全面、協調、可持續的中心城市科學發展道路。
二是有利于長三角北翼城市群發展。南京是長江三角洲城市群副中心、北翼的中心城市,處于東部地區與中部地區的交匯處,沿海與內地的過渡區,是承東啟西、帶動長江沿江開發和發展的關鍵部位,在區域經濟發展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溧高地區作為南京的南大門和連接蘇皖兩省的橋梁,縱向以寧杭、寧高高速、寧望公路為軸,既融入南京主城,又輻射皖南腹地的宣州、郎溪地區;橫向以正在建設的蕪太公路為軸,既連接蘇錫常發達地區,又輻射安徽蕪湖、馬鞍山等地,是承接蘇南、輻射皖南的重要樞紐。區劃調整后,溧高兩區的城市功能將進一步增強,接受南京主城輻射的能力將進一步提高,有利于兩區利用其地域優勢和經濟梯度差,充分發揮其在南京及周邊城市發展中的吸納、補充、服務、集散作用,促進長三角北翼城市群更好的發展。
三是有利于加快溧高兩地發展。溧高兩縣撤縣設區后,溧高兩區將成為南京率先基本實現現代化、建設“現代化國際性人文綠都”的重要增長極。區的行政區劃建制,將消除兩地區與主城的政策差距,市區的人才、資金、產業將逐步向溧高兩地集聚,推動溧高兩地跨越式發展;同時,兩地資源也將得以更好地開發和利用,從而進一步促進產業升級和結構調整,加速經濟社會事業同步發展。溧高設區有利于破除城鄉二元結構,形成城鄉一體發展新格局。十年來,各級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多次提請將兩縣撤縣設區,在全市加快城鄉統籌發展的形勢下,撤縣設區將極大地增強溧高地區群眾建設南京的信心和動力,鼓舞干群共同形成良好的發展合力。
四是有利于精簡機構。通過區劃調整,我市總體上精簡了兩個區縣建制,有利于促進行政管理和公共服務機制方式的轉變,提高服務公眾的水平和質量,提高行政效率,加快建設服務型政府;從長遠看,有利于減輕財政負擔,減少人員開支,降低行政成本。
下月底前
4個新區揭牌成立
記者:這次國務院批準設立的新區以什么樣的形式宣布成立?
陳學榮:為貫徹落實國務院、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一系列關于厲行節約的指示精神,這次新區成立將采取簡約的方式,不召開隆重的成立大會,由各新區組織小型揭牌儀式。
記者:“四區兩縣”行政區劃調整工作實施步驟是什么?
陳學榮:為確保“四區兩縣”行政區劃調整工作穩妥有效進行,市里成立了領導小組,下轄6個專項工作組負責推進行政區劃調整所涉及的各項工作實施。大體安排是,本月底前,市調整行政區劃工作領導小組及專項工作組全面展開行政區劃調整的對接實施工作,有關區縣分別開展準備工作,傳達省、市相關文件和會議精神,進行動員部署。3月底前,區縣領導班子到位后,揭牌成立。4月底前,區縣部門領導干部到崗到位,并正常開展工作。
記者:“四區兩縣”行政區劃調整對機關事業單位及轄區居民有何影響?
陳學榮:“四區兩縣”行政區劃調整是整體合并,具體將由各個部門根據有關規定,本著盡量方便群眾、厲行節約、減少浪費的原則,提出具體辦法。合并后新成立的兩個區行政成本減少、可用財力增長,政府保障和改善民生的能力將得到增強,可以把更多財力用于民生發展,在更高起點上完善基礎設施配套,在更大范圍內實現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在更高層次上提升社會公共管理和服務效能,同時,原有公共服務半徑保持不變,并將進一步擴大服務內容,更好地提升公共服務能力,方便群眾的生產生活,提升人民生活品質。兩縣改區后,也將進一步促進發展,加快城市化,從長遠講,溧高地區人民生活水平將不斷改善,不斷縮小城鄉差別。
對違紀違規行為
將嚴肅處理
記者:“四區兩縣”行政區劃調整中涉及的人員如何安排?
陳學榮:新區要按照“整體合并、平穩過渡、逐步分流、規范有序”的基本思路,堅持組織安排、工作需要和個人意愿相結合的原則,分層次逐步做好人員安排工作。一是市委管理的干部由市委統籌安排。二是白下、秦淮、鼓樓、下關區機關、事業單位干部、職工分別由合并后的新區統籌安排。
記者:“四區兩縣”行政區劃調整工作明確了哪些相關紀律?
陳學榮:區劃調整是一項嚴肅的政治任務,市委、市政府要求這次行政區劃調整所涉及的各級黨員領導干部,要從思想上和行動上自覺維護大局,嚴守工作紀律。嚴格執行政治紀律,切實做到令行禁止、上下一致;嚴格執行組織人事紀律,任何地區、任何單位不得突擊提干、提職,不準借機調進(出)人員;嚴格執行財經紀律,認真落實資產管理責任制,嚴格執行財經紀律;嚴禁虛報債權債務,嚴禁突擊分錢、分物,嚴禁借機大吃大喝;嚴格執行文檔管理制度,認真清點、核實、登記、移交好各類檔案資料。紀檢監察部門將加強區劃調整各項政策和黨紀政紀執行情況的監督檢查,堅決杜絕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行為,對在區劃調整中違紀違規行為,一經發現都將嚴肅處理,確保政令暢通,營造和諧有序、風清氣正的工作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