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大圩鎮 | 隸屬:包河區 |
區劃代碼:340111102 | 代碼前6位:340111 |
行政區域:安徽省 | 地理分區:華東地區 |
行政級別:鎮 | 車牌代碼:皖A |
長途區號:0551 | 郵政編碼:230041 |
轄區面積:約45.8平方公里 | 人口數量:約2.84萬人 |
人口密度:約620人/平方公里 | |
下轄地區:15個行政村 |
![]() | 代碼 | 城鄉分類 | 簡介 |
南斗村 | ~200 | 主城區 | 一、 地理位置及自然條件
1、南斗村位于合肥市東南部,大圩鎮政府東面,全村占地總面積171公頃,東鄰新河村、磨灘村,南鄰學堂村、曉南村,西與…[詳細] |
曉南村 | ~201 | 城鄉結合區 | 曉南村地處合肥市東南,現有村民500戶1722口人,是以農業生產為主的生態自然村。全村下轄14個村民小組,耕地面積1749畝。村黨總支由5人組成,下設…[詳細] |
圩西村 | ~202 | 城鄉結合區 | 大圩鎮圩西村位于東大圩西岸,圩西村屬于半崗半圩地形,東與新民村比鄰相望,南與沈福村相接,西與許貴村、學堂村接壤,北與曉南村為鄰,村域面積3.75平方公…[詳細] |
沈福村 | ~203 | 城鄉結合區 | 沈福村位于大圩鎮的正南端,是安徽省新農村建設示范點,全村土地面積5110畝,460戶,1988人口,人均2.55畝,全村森林面積2200畝,綠化覆蓋率…[詳細] |
曉星村 | ~204 | 城鄉結合區 | 曉星村位于大圩鎮北部,西邊與重慶路包河工業區毗鄰,東邊與南斗村相鄰,南邊與學塘村交界,北與駱崗街道相鄰。一條葛大路貫穿南北,人民大街、重慶路環抱橫穿本…[詳細] |
學塘村 | ~205 | 村莊 | 學塘村位于大圩鎮政府西南面,東臨一望無際的大圩圩區,西于包河工業區和人民大街相接壤。地理位置優越,交通便利。
我村現有村兩委成員四人,村聘用人員叁人…[詳細] |
許貴村 | ~206 | 村莊 | 一、本村情況
許貴村位于大圩鎮的西南面,南與義城鎮接壤,西與駱崗街道接壤,大義路繞村而過,十五里河從村內經過,交通十分便利。全村現有12個村民組,人…[詳細] |
東林村 | ~207 | 村莊 | 合肥市包河區大圩鎮東林村位于大圩鎮的東南角,東面與肥東縣隔南淝河相望,南面和包河區義城鎮相連,西面與本鎮沈福村相接,北面與本鎮新民村相通。
東…[詳細] |
新民村 | ~208 | 村莊 | 新民村位于合肥市包河區大圩鎮東南,東臨南淝河,南瀕巢湖。地勢平坦,格田成方,道路水系暢通、林網交錯,土地肥沃,特別適合葡萄等林果業的發展。全村共設有1…[詳細] |
慈云村 | ~209 | 村莊 | 慈云村位于合肥市包河區大圩鎮東邊,三叉河西岸、南淝河依流而過,距合肥市中心地帶僅十公里。村域面積285.4公傾,耕地面積2560畝,轄10個村民小組,…[詳細] |
余墩村 | ~210 | 村莊 | 余墩村位于大圩鎮東側,南淝河岸邊,面積1.87平方公里。有8個村民組,236戶,1030人,其中有578個勞動力,現有耕地面積1117.23畝。村級有…[詳細] |
黃港村 | ~211 | 村莊 | 大圩鎮黃港村位于合肥市東南面,毗鄰南淝河,距離合肥市中心約8公里;全村下轄8個村民組,共326戶,總人口1446人(其中農業人口1268人;非農業人口…[詳細] |
迎河村 | ~212 | 村莊 | 大圩鎮迎河村位于大圩鎮圩區村的西北部,東與黃港村相鄰、南與磨灘村相接、西與工業區北斗、施河兩村相連、北靠南淝河。本村土地面積4049畝,耕地面積240…[詳細] |
磨灘村 | ~213 | 城鄉結合區 | 磨灘村位處大圩鎮東北,緊鄰正在建設中的合肥港碼頭,疏港道路直通村內。現有人口1368人,332戶。村黨支部下設3個黨小組,共有黨員41名。村委會下設1…[詳細] |
新河村 | ~214 | 城鄉結合區 | 新河村位于合肥市包河區大圩鎮上風口,環圩路以西,北與磨灘村相鄰,南接曉南村,東與慈云村、余墩村相交界。水陸交通便捷,區位優勢明顯。新河村全村轄4個自然…[詳細] |
地名由來:
東大圩建于清朝乾隆年間,沿南淝河右岸圩堤長約13千米,近300年歷史,因有“合肥糧倉”美譽得“大圩”,故得名。
基本介紹:
大圩鄉位于合肥市東南,東臨南淝河,南瀕巢湖,西與包河工業區接壤,距市中心約12公里,面積45.8平方公里,轄19個村,140個村民組,人口2.72萬。
大圩鄉水陸交通便利,距駱崗機場、312國道、合安高速公路僅5公里,合肥的黃金水道南淝河、十五里河依鄉而過,淝河路、花園大道、駱興路構成了大圩“一縱兩橫”的道路格局。
全鄉物產豐富,民風淳樸,優越的區位環境孕育出一塊投資的熱土,優美的自然環境造就出一片生活的樂園。
大圩鄉素有“魚米之鄉”之譽,土地肥沃,水利條件優越,農業發展條件得天獨厚,2004年4月被確定為“國家級列無公害農產品生產基地”,注冊的“大圩”農副產品系列品牌馳名省內外。隨著國
榮譽排行:
2022年12月,安徽省委農村工作領導小組公布安徽省鄉村振興示范鎮創建名單,大圩鎮上榜。
2022年10月,2022年淘寶鎮名單發布,大圩鎮上榜。
2022年9月,大圩鎮被授予第六屆合肥市文明村鎮稱號。
2021年10月,南京大學空間規劃研究中心、阿里研究院聯合發布2021年淘寶鎮名單,大圩鎮榜上有名。
2020年9月,阿里研究院公布2020年淘寶鎮,大圩鎮榜上有名。
2020年7月,全國愛國衛生運動委員會重新確認大圩鎮為2020年國家衛生鄉鎮(縣城)。
2020年4月,大圩鎮上榜第五屆安徽省文明村鎮名錄。
2015年4月,合肥市委市政府授予大圩鎮第三屆合肥市文明村鎮稱號。
2011年12月,大圩鎮上榜第三屆全國文明村鎮名單。
文化旅游:
大孔祠堂是孔華清為家鄉族人所修的宗祠,也是江淮晚清時期的一組較為完整的宗族公共祠社建筑,至今已有100多年歷史。上世紀80年代初,該祠堂被合肥市政府命名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2004年又被命名
歷史沿革:
1961年成立大圩鄉人民公社。
1969年4月與曉星人民公社合并成立東方紅人民公社。
1971年4月分為大圩、曉星兩個公社。
1978年5月大圩、曉星兩個公社由肥西縣劃歸合肥市郊區管轄。
1983年12月改社建鄉,成立大圩鄉和曉星鄉。
1992年撤區并鎮,大圩鄉與曉星鄉合并為大圩鄉。
2002年3月,區劃調整后,該鄉隸屬包河區管轄。
2007年4月,大圩撤鄉建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