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漕河鎮 | 隸屬:蘄春縣 |
區劃代碼:421126100 | 代碼前6位:421126 |
行政區域:湖北省 | 地理分區:華中地區 |
行政級別:鎮 | 車牌代碼:鄂J |
長途區號:0713 | 郵政編碼:438000 |
轄區面積:約173.1平方公里 | 人口數量:約20.35萬人 |
人口密度:約1176人/平方公里 | |
下轄地區:14個社區、26個行政村 |
![]() | 代碼 | 城鄉分類 | 簡介 |
夏漕社區 | ~001 | 鎮中心區 | 該地明清時曾屬安平鄉青石里;民國時曾屬漕河聯保;1951年屬新鋪鄉;1956年為新鋪鄉新生活四社;1959年為新生活公社四大隊;1961年為漕河區傅畈…[詳細] |
南門畈社區 | ~002 | 鎮中心區 | 該地位于古羅州城的南門外,故名。該地明清時曾屬安平鄉青石里;民國時曾屬漕河聯保;1951年屬羅州城鄉;1956年為傅畈鄉前進六社;1959年為新生活公…[詳細] |
付畈社區 | ~003 | 鎮中心區 | 因地處平畈,過去傅姓居民較多,建有傅家廟、傅家塆,故對此地統稱為傅畈。…[詳細] |
吳莊社區 | ~004 | 鎮中心區 | 原名叫吳家莊,是吳姓富人收苛的糧倉的莊屋,故此而得名叫吳家莊,后來為吳莊。…[詳細] |
新建社區 | ~005 | 鎮中心區 | 該地明清時曾屬平安鄉青石里;民國時曾屬漕河聯保;1951年屬大河口鄉;1956年為漕河鎮;1959年為新生活公社新建大隊;1961年為漕河鎮新建大隊;…[詳細] |
十里畈社區 | ~006 | 鎮中心區 | 境內有一地勢平坦面積較大的田畈,故名。該地明清時曾屬平安鄉青石里;民國時曾屬白池湖聯保;1951年屬傅畈鄉;1956年為傅畈鄉前進三社;1959年為新…[詳細] |
豁口社區 | ~007 | 鎮中心區 | 光緒帝前,州記《白茅堂》、《四照堂》記載為“渴口”、“河口”。光緒十七年辛卯冬,蘄春籍文學家黃云鵠,回蘄春秋祀,受邀來豁口廟為陳氏寫譜序,見此地一馬平…[詳細] |
一居民社區 | ~008 | 鎮中心區 | 一居民社區的城鄉分類代碼為121,為鎮中心區。…[詳細] |
二居民社區 | ~009 | 鎮中心區 | 二居民社區的城鄉分類代碼為121,為鎮中心區。…[詳細] |
芝麻山社區 | ~010 | 鎮中心區 | 該地明清時曾屬平安鄉青石里;民國時曾屬新鋪聯保;1951年屬芝麻山鄉;1956年為高新鋪鄉高蔭如社;1959年為新生活公社三家店大隊;1961年為漕河…[詳細] |
羅州城社區 | ~011 | 鎮鄉結合區 | 該社區居民委員會境內有古羅州城遺址,故名。…[詳細] |
李咀社區 | ~012 | 鎮鄉結合區 | 該地明清時曾屬安平鄉青石里;民國時曾屬新鋪聯保;1951年屬八斗丘鄉;1956年為新鋪鄉高蔭如社;1959年為新生活公社李嘴大隊;1961年為漕河區新…[詳細] |
大河口社區 | ~013 | 鎮鄉結合區 | 因駐地地處蘄河支流東支河出口處,故名。該地明清時曾屬安平鄉青石里;民國時曾屬漕河聯保;1951年屬大河口鄉;1956年為大河口鄉前進七社;1959年為…[詳細] |
楓樹林社區 | ~014 | 鎮中心區 | 古時候此地山坡多楓樹,枝繁葉茂,遮天蔽日,有“山上楓樹鉆天入云”之說,故名。…[詳細] |
六房垸村 | ~200 | 村莊 | 該地明清時曾屬蘄州安平鄉青石里;民國時曾屬新鋪聯保;1951年屬新鋪鄉;1956年為新鋪鄉高蔭如社新農村大隊;1959年為新生活公社新農村大隊;196…[詳細] |
高德畈村 | ~201 | 村莊 | 境內有一大畈,是蘄春縣的72畈之一,古時此畈歸高姓的“徳戶”所有,故名。…[詳細] |
高新鋪村 | ~202 | 村莊 | 該地明清時曾屬安平鄉青石里;民國時曾屬新鋪聯保;1951年屬新鋪鄉;1956年為新鋪鄉高蔭如社;1959年為新生活公社新鋪大隊;1961年為漕河區新生…[詳細] |
長林崗村 | ~203 | 村莊 | 地古時曾是古木參天、茂林修竹的林崗,故名。…[詳細] |
團石頭村 | ~205 | 村莊 | 境內蘄河段的河邊有一座紅沙石小山,山形像一個浮在地面上的圓石頭,故名。…[詳細] |
關河村 | ~206 | 村莊 | 關河,古稱關口河,位于蘄河中的一段主要水上要塞,因過去官方在此且設有關口、渡口,故名。…[詳細] |
甕門村 | ~207 | 村莊 | 該地明清時曾屬安平鄉黎企里;民國時曾屬甕門聯保;1951年屬甕門鄉;1956年為甕門鄉幸福六社;1959年為新生活公社四大隊;1961年為甕門公社四大…[詳細] |
馮圍村 | ~209 | 村莊 | 馮圍過去是蘄春四十八圍最大一個圍。面積共1545畝。在晚清時代一個叫馮壽山的地主,在這里買了很多田,占圍田地面積70﹪以上,故名。…[詳細] |
菜園頭村 | ~210 | 村莊 | 宋代,此地與古羅州城相鄰,西河驛古驛站下頭,百姓以種菜為生,故名。…[詳細] |
何大垸村 | ~211 | 鎮鄉結合區 | 該地明清時曾屬平安鄉青石里;民國時屬漕河聯保;1951年屬大河口鄉;1956年屬大河口鄉前進四社;1959年屬新生活公社大河口四大隊;1961年屬漕河…[詳細] |
八斗地村 | ~212 | 鎮鄉結合區 | 相傳從前本地有戶富人,同情貧苦鄉鄰去世無處安葬,施舍八斗(畝)土地給鄉人作墓地,鄉人念其功德,將此地取名八斗地。…[詳細] |
楊樹畈村 | ~213 | 村莊 | 自明初至清末,此地因地勢平坦,田畈里栽種的楊樹較多,故名。…[詳細] |
清水河村 | ~214 | 村莊 | 該地明清時曾屬安平鄉高山里;民國時曾屬高山鋪聯保;1951年屬清水河鄉;1956年為清水河鄉登高三社;1959年為竹瓦公社登高三大隊;1961年為漕河…[詳細] |
楊四嶺村 | ~215 | 鎮鄉結合區 | 此地境內有一山名原為楊雀嶺,1979年成立大隊,人們認為楊雀嶺的雀字筆畫太多難寫,于是改成楊四嶺。…[詳細] |
田河村 | ~216 | 村莊 | 該地明清時曾屬安平鄉黎企里;民國時曾屬甕門聯保;1951年屬黃廠鄉;1956年為黃廠鄉永新三社;1959年為新生活公社黃廠三大隊;1961年為黃廠公社…[詳細] |
高山鋪村 | ~217 | 村莊 | 該地明清時曾屬安平鄉高山里;民國時曾屬高山鋪聯保;1951年屬清水河鄉;1956年屬三渡指導區清水河鄉登高四社;1959年屬竹瓦公社清水河管理區登高四…[詳細] |
十里鋪村 | ~218 | 鎮鄉結合區 | 該地明清時曾屬安平鄉高山里;民國時曾屬高山鋪聯保;1951年分屬清水河鄉、楓樹林鄉;1956年為清水河鄉登高八社;1959年為竹瓦公社清水河八大隊;1…[詳細] |
獨山村 | ~219 | 鎮鄉結合區 | 地處獨山北麓,故名。該地明清時曾屬安平鄉高山里;民國時曾屬高山鋪聯保;1951年屬清水河鄉、付畈鄉;1956年為三度指導區清水河鄉登高九社;1959年…[詳細] |
嚴垅村 | ~221 | 村莊 | 此地山垅內有一條較長的小河溝,每遇山洪就有鯰魚沿小河溝游向上游,所以人們稱此“垅”為“鯰魚垅”。由于“嚴”與“鯰”近音,后簡稱為嚴垅,因村部駐地在嚴垅…[詳細] |
彭祖村 | ~222 | 村莊 | 該地明清時曾屬安平鄉黎企里;民國時曾屬甕門聯保;1951年屬八斗丘鄉;1956年為甕門鄉幸福六社;1959年為新生活公社甕門六大隊;1961年為漕河區…[詳細] |
三碼河村 | ~223 | 村莊 | 古時,雷溪河(黎企河)流經此地的河段河面很寬,于是修了一座由三個橋墩組成的橋,此段河流稱為三碼河。…[詳細] |
劉塝村 | ~224 | 村莊 | 劉塝村:2024年1月成立,由原劉塝、馬沖等2村合并而來。面積4.23平方公里,611戶,1913人。…[詳細] |
大路鋪村 | ~225 | 鎮鄉結合區 | 該地明清時曾屬安平鄉黎企里;民國時曾屬甕門聯保;1951年屬楓樹林鄉;1956年為清水河鄉登高七社;1959年屬竹瓦人民公社清水河管理區七大隊;196…[詳細] |
上武松村 | ~228 | 村莊 | 位于雷溪河上游,古時此地有五棵很大的松樹,“五“與”武“為諧音字,武松是傳說中的打虎英雄,故名。…[詳細] |
黃廠村 | ~232 | 村莊 | 該地明清時曾屬安平鄉黎企里;民國時曾屬甕門聯保;1951年屬黃廠鄉;1956年屬漕河指導區黃廠鄉永新七社;1959年為新生活公社七大隊;1961年為黃…[詳細] |
飛躍村 | ~233 | 村莊 | 970年大同水庫渠系在劉河鎮花園村通往黃廠水庫北邊大山下開鑿一隧道命名為飛躍隧洞,村名以隧洞而得名。…[詳細] |
地名由來:
古時為蘄春縣漕運糧食等物資的集散地,有河道經蘄河通長江得名。
基本介紹:
漕河鎮地處蘄春縣城關,是全縣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和交通樞紐,屬京九大動脈上的重鎮之一。
全鎮版圖面積173.1平方公里,其中城區面積22.6平方公里,可耕地面積3.9萬畝,林地面積7.4萬畝;總人口16.2萬人,其中,農業人口7.1萬人,非農業人口9.1萬人;鎮轄7個辦事處,38個村,13個居委會,1個經濟場。漕河鎮歷史悠久,人杰地靈,是辛亥革命先驅田桐、著名的中醫藥專家高輝遠等名人志士的故鄉,劉鄧大軍曾在這里打響了挺進中原的第一槍——高山鋪戰役。漕河鎮資源豐富,交通便利,區位優勢得天獨厚,京九鐵路、柳界公路穿境而過,可直上黃黃(滬蓉)高速、京珠高速公路,直達長江黃金水道,緊鄰九江機場和武
榮譽排行:
2023年5月,2024湖北省綜合競爭力百強鎮揭曉,漕河鎮位列第81位。
2021年5月,漕河鎮被確定為2023年湖北省省級鄉村振興示范鄉鎮創建名單。
2023年3月,農業農村部推介漕河鎮為2022年全國鄉村特色產業產值超十億元鎮(蘄艾)。
2022年10月,2022年淘寶鎮名單發布,漕河鎮上榜。
2021年10月,農業農村部遴選推介漕河鎮為2021年全國鄉村特色產業十億元鎮。
2021年10月,農業農村部認定漕河鎮為第十一批全國一村一品示范村鎮(蘄艾)。
2021年10月,南京大學空間規劃研究中心、阿里研究院聯合發布2021年淘寶鎮名單,漕河鎮榜上有名。
2020年9月,阿里研究院公布2020年淘寶鎮,漕河鎮榜上有名。
2019年12月,漕河鎮被命名為2019年度湖北省省級生態鄉鎮。
歷史沿革:
明代,漕河鎮境域為一集市。
清代,設鎮。
民國時期先后設區、設鎮。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屬漕河區。
1956年,為縣轄鎮。
1958年,屬新生活公社。
1959年6月,又復為縣轄鎮。
2001年2月,清水河鄉并入。
區劃:湖北省·黃岡市·蘄春縣·漕河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