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宜都市 | 隸屬:宜昌市 |
區劃代碼:420581 | 代碼前6位:420581 |
行政區域:湖北省 | 地理分區:華中地區 |
行政級別:縣級市 | 車牌代碼:鄂E |
長途區號:717 | 郵政編碼:443000 |
轄區面積:約1357平方公里 | 人口數量:約36.74萬人 |
人口密度:約271人/平方公里 | |
下轄地區:2個街道、8個鎮、1個鄉 |
![]() | 人口 | 面積 | 簡介 |
陸城街道 | 12.79萬人 | 59km2 | 陸城街道隸屬于湖北省宜都市,是宜都市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因三國名將陸遜在此筑城抗蜀而得名,是清末著名學者、“日本現代書道之祖”楊守敬的故居。地處長江…[詳細] |
紅花套鎮 | 2.3萬人 | 149km2 | 紅花套鎮地處江漢平原向鄂西山區的過渡地帶,位于宜昌長江公路大橋南端,與三峽國際機場隔江相望,東距海運大港和焦枝鐵路枝城站30公里,南與長陽恩施相連,是…[詳細] |
高壩洲鎮 | 2.24萬人 | 92km2 | 高壩洲鎮位于長江三峽出口南岸。版圖面積92平方公里,25470人,大部分為平原丘陵地貌。
高壩洲農業生產居宜都市前列,工業有機械、建材、塑料…[詳細] |
聶家河鎮 | 1.12萬人 | 114.56km2 | 聶家河鎮位于清江下游最大支流的漁洋河畔,距宜都市政府所在地13公里,轄9個行政村,64個村民小組,1個居委會,總人口1.77萬人,鎮域面積114.56…[詳細] |
松木坪鎮 | 1.78萬人 | 127km2 | 松木坪鎮位于宜都市東南端,東南與松滋市接壤,北與枝城鎮為鄰,西與王畈鄉相連。地跨東經111°22′至111°35′,北緯30°13′之間。
…[詳細] |
枝城鎮 | 6.3萬人 | 239km2 | 枝城鎮位于宜都市東南部,東隔長江與枝江市相望,東南與松滋市接界,南與松木坪鎮相鄰,西與王家畈鄉、聶家河鎮相連,北與姚家店鄉、陸城辦事處接壤。
…[詳細] |
姚家店鎮 | 2.82萬人 | 67km2 | 宜都市姚家店鄉地處陸城城郊,北鄰清江、長江,雅來復線貫穿境內,政府所在地距市區1公里。全鄉下轄行政村10個、居委會1個,村民小組54個;住戶6815個…[詳細] |
五眼泉鎮 | 1.7萬人 | 105.57km2 | 五眼泉鄉位于湖北省西南部,地處清江南岸,漁洋河畔,是一個環境優美、山青水秀的山區鄉鎮,距市區13公里。全鄉版圖面積105.57平方公里,山林86796…[詳細] |
王家畈鎮 | 2.09萬人 | 255km2 | 王家畈鄉位于鄂西南山區,西鄰五峰、長陽土家族自治縣,南接荊州的松滋市,屬武陵山余脈,境內最高海拔1081米,平均海拔450米,面積255平方公里,占宜…[詳細] |
潘家灣土家族鄉 | 1.06萬人 | 147.5km2 | 潘家灣土家族鄉位于素有“三峽門城”之稱的宜都市西部山區,東臨聶家河鎮,南與王家畈鄉隔河相望,西北與長陽、五峰兩個土家族自治縣交界,省道鴉來復線貫穿全境…[詳細] |
松宜礦區 | 5496人 | 108km2 | 松宜礦區位于湖北宜昌市宜都市。下轄:
420581400400 123 松滋管理區居委會
420581400401 123 松木坪社區居委會
…[詳細] |
地名由來:
以古宜都郡為名。東漢末年,劉備取“人杰地靈、宜于建都”之意改臨江郡為宜都郡。
蜀漢昭烈帝劉備(161—223)字玄德,涿郡涿縣(今河北涿州)人,據說是漢中山靖王劉勝的后代,三國時期蜀漢開國皇帝,公元221—223年在位。政治家,廟號烈祖。 蜀漢昭烈帝劉備(161-223)東漢漢靈帝末年,劉備因起兵討伐黃巾軍有功…… 劉備詳細信息++
基本介紹:
宜都上鎖巴楚山地,下引江漢平原,長江清江環抱,巴楚文化交融,素有“楚蜀咽喉”“三峽門城”“鄂西門戶”之稱。全市轄8鎮1鄉1街道、2個管委會,國土面積1357平方公里。截至2021年底戶籍人口38.1萬人;2021年地區生產總值800.06億元,規模工業總產值1050億元,固定資產投資403.90億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65.91億元,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達44514元,26046元。
宜都歷史悠久。公元前196年,宜都已設縣制,名為夷道。公元210年,劉備設宜都郡,取“宜于建都”之意。宜都是一代宗師楊守敬、著名學者王永彬、開國上將賀炳炎的故鄉。
宜都風景秀麗。既有磅礴大氣的
榮譽排行:
2025年7月,2025賽迪百強縣名單公布,宜都市名列第62名。
2025年3月,2025全國GDP百強縣發布,宜都市位列第74位。
2025年2月,2025新型工業化標桿縣名單發布,宜都市上榜。
2025年1月,被認定為2024年學前教育普及普惠縣(市、區)。
2024年11月,2024年度茶業重點(原百強)縣域名單公布,宜都市上榜。
2024年11月,2024中國中部地區綜合競爭力百強縣市名單揭曉,宜都市位列第9位。
2024年11月,2024中國綜合競爭力百強縣市名單揭曉,宜都市位列第59位。
2024年9月,縣域新型工業化綜合實力全國500強(2024)發布,宜都市位列183位。
2024年7月,2024賽迪百強縣名單發布,宜都市上榜,位列第61名。
歷史沿革:
春秋戰國時期,境屬楚地,秦時屬南郡,西漢高祖十一年(前196)年已置縣。
名夷道縣。
西漢末年更名為江南縣,不久復名夷道縣。
東漢建安十三年(208)屬臨江郡,建安十五年(210),劉備改臨江郡為宜都郡。
宜都之名始此。
南朝陳時,后梁與陳劃江為界,將縣域分為江北夷道,江南夷道二縣。
陳天嘉元年(560),江南夷道改為宜都縣,江北夷道仍名夷道。
隋開皇七年(587)廢宜都郡,宜都縣改為宜昌縣。
唐初縣域仍置宜昌,
區劃:湖北省·宜昌市·宜都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