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黃崗鎮 | 隸屬:宜豐縣 |
區劃代碼:360924107 | 代碼前6位:360924 |
行政區域:江西省 | 地理分區:華東地區 |
行政級別:鎮 | 車牌代碼:贛C |
長途區號:0795 | 郵政編碼:336000 |
轄區面積:約184平方公里 | 人口數量:約6718人 |
人口密度:約37人/平方公里 | |
辦公地址:黃崗村 | |
下轄地區:1個社區、9個行政村 |
![]() | 代碼 | 城鄉分類 | 簡介 |
黃崗社區 | ~001 | 鎮中心區 | 歷史上稱黃崗口,因其地處黃崗洞口而得名。境內黃崗洞曾是明萬歷間李大鑾所領導的棚民起義軍的根據地。李大鑾起義失敗后,曾在此設黃崗哨。后改為黃崗。…[詳細] |
潮溪村 | ~200 | 村莊 | 潮溪村位于黃崗鎮境南內部,東與雙峰交界,南與車上相連,西與坳溪村毗鄰,北與黃崗村接壤,村委會駐所屋場自然村距鎮政府駐地集鎮4公里。上鐵線省道穿境而過,…[詳細] |
將侯村 | ~201 | 鎮中心區 | 解放前將侯1488—1505年為廣賢鄉,39都。1932—1938年設區、保、甲,將侯為10保。1949年全國解放,廢除保、甲。保改編成村,改稱將侯村…[詳細] |
黃崗村 | ~202 | 鎮中心區 | 黃崗村地處黃崗集鎮,東與將侯村隔界,西鄰大門洞村,南鄰潮溪村,北鄰官山林場。一條省道宜銅公路,縣道黃花線穿境而過,一條長塍河把分成東西兩片。
解…[詳細] |
坪田村 | ~203 | 村莊 | 坪田地處宜豐的西北部,東跟石花尖官山林場為界,西與銅鼓縣相鄰,南和宜豐、萬載、銅鼓三縣交界的“仙姑棟”山脈相連,北同國家級“官山自然保護區”相通。
…[詳細] |
大門洞村 | ~204 | 鎮中心區 | 大門洞村于50年代分為龜子形、黃家槽、三君廟三個選區,一個選區為一個高級社。1959年合社并隊改為洪門大隊,60年代初文革期間(又稱十年浩劫),洪門大…[詳細] |
坳溪村 | ~205 | 村莊 | 坳溪村原名打鐵坳,1488-1505年打鐵坳為廣賢鄉39都,1932-1938設區、保、甲,打鐵坳為4保,1949年7月全國解放,廢除保、甲。保設村,…[詳細] |
汪家槽村 | ~206 | 村莊 | 汪家槽,原名汪溪村,又名汪溪大隊。1951年7月叫坳溪鄉汪溪村。1955年互助合作,成立合作社轉初級社。1956年冬成立院前大隊、老陂大隊、汪家槽大隊…[詳細] |
黃陂村 | ~207 | 村莊 | 黃陂村駐新屋里。以所在地片名得名,解放初屬芳溪區湖溪鄉。1951年轉黃崗鄉。1958年成立黃崗分場(公社)黃陂大隊。1968年并入坳溪大隊。1979年…[詳細] |
黃檗村 | ~208 | 村莊 | 黃檗村位于江西省宜豐最西端黃崗鎮境內。黃檗山主峰仙姑棟海拔1404米,為宜豐、萬載、銅鼓三縣交界。距宜豐縣城約48公里,是唐宋盛極一時的著名禪宗道場。…[詳細] |
地名由來:
歷史上稱黃崗口,因其地處黃崗洞口而得名。境內黃崗洞曾是明萬歷間李大鑾所領導的棚民起義軍的根據地。李大鑾起義失敗后,曾在此設黃崗哨。后改為黃崗鎮。
基本介紹:
黃崗鎮位于宜豐縣西北部,與銅鼓縣接壤,境內黃檗山是中國佛教禪宗臨濟宗的發祥地,官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主要風景也在黃崗鎮境內。主要過境公路有省道227線和銅萬高速,目前在境內正在修建蒙華鐵路岳吉段。
黃崗鎮山川秀美,景勝著名,自然景色宜人,主要人文遺存和自然景勝有船形山商周遺址,世界臨濟宗祖庭黃檗山(有臨濟宗開山祖師希運禪師墓),五峰山凈黨寺遺址,官山自然保護區仙姑崠,仙姑壇,牛仔嶺,麻菇尖等景勝。
近年來,黃崗鎮黨委政府團結和帶領全鎮人民緊緊抓住發展第一要務,不斷開拓新思路,推出新舉措,謀求新發展,全鎮經濟穩定中求進,社會穩定事業發展,2016年全鎮實現財政收入5244.9萬元。集鎮
榮譽排行:
2022年3月,江西省愛國衛生運動委員會命名黃崗鎮為2021年度江西省省級衛生鄉鎮。
2014年9月,環境保護部授予黃崗鎮2012年—2013年度國家級生態鄉鎮稱號。
文化旅游:
位于宜豐縣的黃崗鄉黃檗自然村,是宜豐、萬載、銅鼓三縣的交界山,離縣城48公里,主峰仙姑棟海拔1404米。黃檗山是唐宋時期盛極一時的著名禪宗道場,也是中國佛教禪宗五家之一臨濟宗的發祥地。黃檗山
歷史沿革:
從宋至清屬新昌縣廣賢鄉,黃崗巡檢司設此。
明時建市名石下市。
1932年編組保甲,屬第三區。
1935年鄉境與車上林場同屬第二區第三保聯,1939年三保聯改名黃崗鄉。
今鄉境分設5保,1949年屬芳溪區,1950年鄉境設黃崗、坳溪、將候、潮溪等4鄉,1956年上述4鄉合并為黃崗鄉。
1958年成為黃崗山墾殖場的分場,又是人民公社,下設生產大隊、生產隊。
1960年隸屬由黃崗山墾殖場改為石花尖墾殖場,此起至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