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景哈哈尼族鄉 | 隸屬:景洪市 |
區劃代碼:532801202 | 代碼前6位:532801 |
行政區域:云南省 | 地理分區:西南地區 |
行政級別:鄉 | 車牌代碼:云K |
長途區號:691 | 郵政編碼:666100 |
轄區面積:約399平方公里 | 人口數量:約2.27萬人 |
人口密度:約57人/平方公里 | |
下轄地區:6個行政村 |
![]() | 代碼 | 城鄉分類 | 簡介 |
景哈村 | ~201 | 鄉中心區 | 景哈系傣語地名。1958年序數命名為一鄉,上隸橄欖壩區。1969年更名為一大隊,上隸橄欖壩公社。1984年2月,從勐罕區劃出并更名為景哈鄉,上隸曼洪區…[詳細] |
莫南村 | ~202 | 村莊 | 1984年設立曼洪區建名為回說龍鄉,屬曼洪區管轄,鄉政府駐回說龍村,故名;1988年區鄉體制改革改為曼洪鄉回說龍村公所,村公所移駐莫南新寨更改為曼洪鄉…[詳細] |
搭亥村 | ~203 | 村莊 | 搭亥系傣語地名。1983年設為第七(官牛)大隊,上隸橄欖壩公社。1984年2月從七大隊劃出新設為搭亥哈尼族鄉,因鄉府駐搭亥而得名。上隸曼洪區。1988…[詳細] |
土魯村 | ~204 | 村莊 | 布朗語地名,土為沖刷音,魯為塌方音,土魯意為泥石流,村委會駐地土魯新寨,故名。…[詳細] |
戈牛村 | ~205 | 村莊 | 1958年設為勐罕區戈牛七鄉屬勐罕區管轄,1969年撤勐罕區七鄉改為戈牛大隊屬勐罕區管轄,1984年設曼洪區更改為曼洪區戈牛鄉屬曼洪區管轄,1988年…[詳細] |
壩那村 | ~206 | 村莊 | 壩那系傣語地名。1984年,從七大隊劃設為壩那哈尼鄉,上隸曼洪區。1988年更名為壩那村公所,上隸景哈哈尼族鄉。2000年更名為搭亥村民委員會。201…[詳細] |
地名由來:
景哈,傣語,意為從四面八方遷徒的人在此建村設寨,故名。
基本介紹:
景哈哈尼族鄉是景洪市兩個民族鄉之一,是一個集邊境、山區、民族為一體的鄉鎮,也是景洪市唯一的哈尼族鄉。地處市境東南部,距市府允景洪城陸路、水路分別為29公里和42公里。東隔瀾滄江與勐臘縣關累鎮相望,西與勐龍、嘎灑兩鎮相連,南至南阿河中心河道為界與緬甸一衣帶水,國境線長達34公里,北與勐罕鎮毗鄰,東南北三面被瀾滄江、南阿河環抱形成狹長的葫蘆島狀。轄區總面積398.8平方公里,山區面積達392.6平方公里,占總面積的98.5%,僅有鄉政府所在地周圍面積為6平方公里平壩,占總面積的1.5%;是典型的山區鄉。轄區境內平均海拔600余米,最高峰為臥馬漢峰,海拔1470米,最低海拔為243號國界樁處(瀾滄江
榮譽排行:
2022年2月,云南省愛衛辦命名景哈哈尼族鄉為2021年度云南省衛生鄉鎮。
2014年6月,環境保護部授予景哈哈尼族鄉2012—2013年度國家級生態鄉鎮稱號。
文化旅游:
景哈洞穴遺址位于景哈鄉大亥上寨西南5公里橡膠林后山上,景哈洞穴遺址傣語為“檀喃咪囡”,意為嬌小美女的洞穴。洞穴坐東朝西,狀若扁鐘,東西長22.6米,南北短為15米,洞高約23米,被一塊坍塌的
歷史沿革:
景哈鄉原稱為徹里路地。
明隆慶四年(1570)名景哈,是土司制度下的一個勐級行政單位,屬版納景洪。
清沿明制,設團正,歸普思沿邊行政總局之第四分局。
民國18年(1992)屬車里縣之勐罕區轄。
1953年1月,屬版納景洪勐罕辦事處轄。
1984年5月7日,從勐罕公社劃出一、七兩個大隊和二、六、八等三個大隊的部分生產隊建立曼洪區。
1988年2月,曼洪區改為曼洪哈尼族鄉。
1990年政府遷至景哈村附近,并更名為景